国际噪声关注日,我们一起对噪声说不!
光明日报客户端 罗旭

什么是噪声?什么是噪声污染?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4月27日,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噪声关注日”。“噪声污染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现代社会四大环境污染之一,因噪声具有特殊性,噪声污染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污染’。”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常委、国家卫健委防聋专家技术指导组耳科医师与听力师培训项目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马芙蓉介绍,“噪声污染直接影响我们的听力,导致的听力损失难以逆转,一旦损伤内耳神经细胞,更是难以治疗。”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感应器官,是人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健康关系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全民听力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发布的《听力健康蓝皮书: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指出,中国听力残疾发病率高,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到2780万人。2016年,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14家机构在吉林、广东、陕西和甘肃4个省开展的全国听力障碍调查显示,我国听力障碍现患率为16.49%,其中致残性听力障碍占5.19%。

广场舞音乐、室内装修、家电使用、背景噪声下乘坐地铁、公交,长时间使用耳机,频繁用耳机打电话,疫情特殊时期的线上会使用入耳式耳机……当今的现代工业化社会,噪声污染无处不在,工业噪声、环境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娱乐噪声等,对人民生活的困扰与日俱增。“噪声长期累加暴露,将直接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失,并且会累及心血管、神经和消化等人体众多系统,造成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和人体亚健康状态,而噪声性听力损失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如果不能及时脱离噪声源,久而久之则造成重度耳聋,促使老年痴呆发生。”马芙蓉呼吁,“我国的防聋治聋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提高我国听力研究及康复水平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一起对噪声说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罗旭)

责任编辑: 王鲁婧